一、实验室简介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是依托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共建的相对独立的科研实体。2007年9月,实验室通过国土资源部评估,开始正式运行和对外开放。实验室自运行以来,研究方向不断凝练,形成了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评价、土地生态和土地整治规划五大方向;团队建设不断推进,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与专业结构搭配较为合理的创新团队;文化建设日益强化,形成了“求真、实用、精进、创新”的核心价值理念。
实验室始终瞄准国际土地科学前沿,紧紧围绕土地资源由数量管护向数量管控、质量管理、生态管护三位一体管理转变的重大科技需求,以生态规划与恢复技术、3S技术等为支撑,以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为依托,重点开展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评价、土地生态和土地整治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在土地整治的相关理论、方法、技术方面取得原创性和集成性成果;构建完善的土地整治科学理论与技术体系,有效提升我国土地综合整治水平;力争将实验室建成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土地整治研究和人才培养中心、国家和区域重大土地整治问题的决策咨询中心。
实验室自运行以来瞄准土地整治的国际前沿方向和围绕国家重大土地整治问题开展综合研究,承担了国际合作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国土资源部大调查等部门项目、教育部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基金等100余项;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48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获得欧盟、科技部和国土资源部等团体荣誉称号3项;获得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23项;出版学术专著近60部。
二、学术研究方向
结合《国土资源部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科技兴地战略的决定》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实验室研究方向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评价和土地生态等4个方面。
(一)土地整理
研究土地整理潜力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研究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理论方法和技术,开发针对生态脆弱区、快速城镇化区和规模农业区补充耕地的土地整理技术,构建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的方法与技术体系;研制不同区域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施工、验收以及工程建设等技术标准,促进土地整理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土地复垦
研究历史遗留废弃地、生产建设损毁土地和自然灾毁土地调查评价技术;研究不同损毁类型土地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规划设计技术;研究土地受损和复垦土地质量监测技术;研制土地复垦质量建设标准、验收标准、复垦农用地监测等技术标准;建立露天开采、井工开采、露井联采等开采类型的土地复垦试验示范基地,有效提升我国土地复垦技术水平。
(三)土地评价
研究基本农田提等级、优布局、控变化的关键技术;研究农用地质量等级变化快速监测、边际土地可持续利用等技术;构建农用地分等定级信息管理系统及质量动态监测体系,研究土地质量变化的过程和机理及尺度效应;建立农用地等级和产能变化的野外监测技术示范基地,为耕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土地生态
研究土地整治的区域景观格局与生态效应变化;研究基于生态格局安全的土地整治生态规划技术,构建土地整治土地生态补偿的理论方法和利益约束机制;研发基于生态约束条件下的耕地后备资源评价与开发规划技术,为加快土地生态管护和促进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和依据。
三、学术队伍建设
实验室设主任1名,由罗明研究员担任;副主任4名,由白中科教授、王军研究员、吴克宁教授、鞠正山研究员担任;学术秘书2名,由郭义强博士和周伟教授担任。
实验室主任:罗明
罗明,女,1962年生,博士,研究员
在土地整治研究方面成果突出。目前,担任中国土地学会副秘书长。主持和参与了国家863项目“土地整理遥感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欧盟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整理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UNDP项目“中国国土整治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科技部重点双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可持续土地利用数字化平台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土资源部项目“典型矿山损毁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重建技术方法及示范研究”和“西部典型区土地整理生态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等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和参编了《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整治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实务》、《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土地复垦潜力调查评价研究》等10余部著作,获得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2003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06年获国土资源部“十五”科技先进个人。 2013年2月,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进行了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形成了以傅伯杰院士为主任的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包括:罗明、白中科、王仰麟、王勉生、向洪宜、张凤荣、吴次芳、陈百明、吴克宁、严金明、范树印、胡振琪、贾中骥、徐宗学、黄隆斌、Jeff Soule等17位。
学术委员会主任:傅伯杰
傅伯杰,男,1958年生,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国际生态学会执委,国际景观生态学会副主席及其中国分会理事长,国际科联环境问题委员会(SCOPE)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杂志“Landscape Ecology”、“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Soil Use and Management”、“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编委,“Sustainability Science”副主编、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pringer)主编。主要从事景观生态学研究,在土地评价、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开创性地将格局-过程-尺度有机结合,系统研究了土地利用对土壤水分、土壤养分和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发展了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 收录100余篇,出版著作8部。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4项,其中2005年“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2010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1年获国际景观生态学会杰出贡献奖。
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
姓名 |
性别 |
出生 年月 |
职称 |
委会会职务 |
专业 |
工作单位 |
傅伯杰 |
男 |
1958.01 |
研究员 |
主 任 |
景观生态学 |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罗 明 |
女 |
1962.01 |
研究员 |
副主任 |
GIS与制图 |
土地整治中心 |
白中科 |
男 |
1963.03 |
教 授 |
副主任 |
土地复垦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王仰麟 |
男 |
1963.07 |
教 授 |
委 员 |
自然地理 |
北京大学 |
王勉生 |
男 |
1961.04 |
研究员 |
委 员 |
土地资源 |
中美可持续发展中心 |
向洪宜 |
男 |
1938.04 |
研究员 |
委 员 |
地籍管理 |
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 |
张凤荣 |
男 |
1957.03 |
教 授 |
委 员 |
土壤地理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吴次芳 |
男 |
1954.11 |
教 授 |
委 员 |
土地规划 |
浙江大学 |
陈百明 |
男 |
1951.11 |
研究员 |
委 员 |
自然地理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吴克宁 |
男 |
1963.01 |
教授 |
委 员 |
土壤学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严金明 |
男 |
1965.02 |
教 授 |
委 员 |
土地利用 |
中国人民大学 |
范树印 |
男 |
1964.12 |
研究员 |
委 员 |
土地整理 |
土地整治中心 |
胡振琪 |
男 |
1963.05 |
教 授 |
委 员 |
土地复垦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贾中骥 |
男 |
1942.10 |
研究员 |
委 员 |
土地规划 |
中国土地学会 |
徐宗学 |
男 |
1962.12 |
教 授 |
委 员 |
农田水利 |
北京师范大学 |
黄隆斌 |
男 |
1966.07 |
研究员 |
委 员 |
土地复垦 |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 |
Jeff Soule |
男 |
1953.03 |
研究员 |
委 员 |
土地规划 |
美国土地规划协会 |
文保网安备案号:1101080023 技术支持:信息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