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教育部网站)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践行“两山”理论 依托学科优势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

2021-06-11     发布:[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吴涛    3

微信图片_2021061117105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发挥地质、资源、环境等学科优势,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渗透教书育人全过程,围绕“地”“水”“土”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使绿色发展持续释放生态红利,努力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因“地”制宜,保护开发下真功。瞄准我国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将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作为重要使命,先后成立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调查评价研究中心、地质遗迹研究中心、自然文化研究院,主持和参与制定地质遗迹调查、分类、评价,地质公园申报、建设、标准、规划和推广等一系列相关文件、规定和管理办法。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组建世界地质公园相关领域研究团队,将地质公园与地质遗迹保护、地质环境修复、地学生态重建、地学知识普及、地学旅游以及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指导近20家单位完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建设和推广等工作,助力近50家单位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含国家矿山公园)或省级地质公园,有效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了人民群众生活、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

  清“水”溯源,提标改造出真招。积极参与制定地下水质量标准、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地下水污染调查技术规范等,为水生态环境提标改造提供智力支持。依托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实验室和地下水循环与环境演化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综合利用遥感、地球物理、水文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地下水土壤水动态监测和地下水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地下水的补给、多尺度径流和蒸发的循环全过程开展研究,积极探索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可靠路径。在有色金属矿山废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及其污染防控与治理上,大力支持原始创新技术研发,有效推动解决有色金属污染场地表面生态恢复及地下水污染等问题。在地表/地下水的脱氮技术方面,开发基于生物质厨余废物和天然矿物的硫—缓冲剂一体化合成材料(NSAD材料),有效解决反硝化材料的能效问题,促进我国水处理行业发展进步以及市政污水的提标改造。

  安“土”乐业,整治修复见真效。组建耕地质量与提升、生态修复、国土空间规划等多个科研团队,积极开展国土整治的标准研制、政策咨询、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实践,努力打造“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学科高地。实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整治工程方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开设土地整治工程本科专业,加强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支持一批师生扎根矿区30余年,创立生态脆弱矿区“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景观重现、生物多样性重组与保护”的五元共轭论,研发系列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方法、关键技术和标准,打造矿区绿色生态产业链,实施土地复垦示范工程5万余亩,实现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相关成果推广应用到山西、内蒙、陕西、新疆、青海等地,服务推动矿区土地整治与修复,积极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