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新闻

我院白中科教授受邀参加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

2022-04-24     发布:[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吴涛    163

     2022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践行低碳生活,北京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中国地质博物馆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共同推出4.22世界地球日“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型科普直播活动。节目围绕“地球脉动、自然馈赠、生物演变、生态治理”四大板块内容,开展跨地域、跨场馆、多维度的大型科普直播。


      我院白中科教授受邀参与本次直播活动。

      白教授长期从事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科教工作。在直播中,他首先向大家介绍,山西作为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多年来为我国能源供给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新时期“能源革命,并不是要革煤炭的命”。我们既要把能源的饭碗紧紧攥在自己的手中,也要保障耕地安全,把粮食的饭碗也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这两者有矛盾有冲突,但可以协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找到协同的办法和路径。

      他向大家介绍说,一开始,他是跟着导师在山西阳泉、大同、西山、汾西、潞安、晋城等矿区搞调研、做试验,后来转战到中煤平朔。1984年,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第三次会见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建立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个中外合资项目——安太堡露天煤矿,被誉为中国第一块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同时这块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也为团队提供了土地复垦科学研究的机会。

      白教授说,通过30多年已复垦的6万亩生态系统与原生态系统相比:土地利用率由原地貌的70%提高到90%,农业生产条件由原地貌的畜耕为主提升为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植被盖度由40%提高到80%,植物由180种增加到274种,昆虫由430种增加到737种,陆栖脊椎动物由72种增加到128种,解决了物种单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差等问题。

      他接着说,之所以能获得这样的效果,是采用“多学科交叉、多专家联手”方式,与山西省生物研究所、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大学、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等单位联合攻关的结果。经过大量的实践验证,提出了原创性的“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景观重现、生物多样性重组与保护”五元共轭理论和方法,成功实践了“前期人工支持引导、中后期靠自然修复”的方法。

      在谈到控制能源生产和消费碳排放以及土地复垦碳储存时,他说,经今年计划毕业的博士生杨博宇在中煤平朔矿研究测算:每采1吨煤,大约要剥离5立方米的岩土,直接产生17.75公斤碳排放,由于土地损毁又产生0.39公斤生态碳损失,但通过土地复垦可挽回部分碳损失。1986-2020年,平朔矿区已通过复垦土地碳储量约23.09万吨。

      白教授还提到了生态修复“安全-生态-景观”三部曲。首先必须保证安全,控制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若在农业生产区、重要的江河水系的矿山,在安全情况下还要考虑农业生态和生产;若在城市附近和风景名胜区的矿山,还要在安全、生态的情况下,考虑景观,决不能“一刀切”,这是层级递进的功能提升。

      最后,白中科教授表示,团队已用30年的时间,将低等动物引进来了;想再用30年时间,将高等动物引进来,高等动物就是人。因为随着采矿“点、线、面、网的扩展”,大量的居民还要搬迁,农业生产距离越来越远,搬迁到矿区外的压力越来越大,上百平方公里这么大的复垦区不能是个无人村、无人乡镇、甚至无人县。通过“矿地统筹”,技术创新和制度改革相互倒逼,可破解这一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