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活动

土地科学技术学院2024年“山水课堂”工作纪实

2024-10-14     发布:[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吴涛    0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推动北京市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培育工作落地落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党委制定了《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党建“山水”工程实施方案》,并于今年开设“山水课堂”,组织学生深入农村街道、田间地头、矿山河湖、森林草地、基地厂房等教室之外的广阔自然天地进行专业认知、生产实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志愿服务,发挥“大思政课”作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6月27日,学院召开“山水课堂”之暑期专业实习动员会。2024年是学院历年来实习任务最重的一年,5个本科专业三个年级均有实习任务,28名教师指导12个暑期实习,时长74天。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保障实习工作有序开展,会上成立了测量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土地整治工程、土地资源管理、自然资源登记与管理专业实习等五个临时党支部。会议强调,师生党员在实习期间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实习指导教师要手把手、肩并肩、面对面地教学,将理论和实践、思政教育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帮助学生打牢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吃苦耐劳品格。会上还山水课堂实习队进行授旗

 

6月28日,学院举行“山水课堂”之社会实践出征仪式。周伟院长做动员讲话并为实践队授旗。他希望同学们通过社会实践从教室走向社会,了解党情国情社情民情,发挥专业所长服务社会,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收获成长。

 

6月27日至7月9日,在王淑晴副教授、胡腾副教授的带领下,2021级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开展为期13天的摄影测量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同学们在山田间布设标靶板,利用RTK进行控制点坐标量测;在树林间踏勘地形,确认建筑分布情况,探究如何规划无人机航线,控制飞行范围,利用其采集地面影像。期间,临时党支部书记康志忠教授为支部党员讲党课,讲授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以及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专业实际深入解读和分析了测绘遥感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号召党员勇于创新、攻坚克难,用专业所学投身科技强国。临时党支部还在密云地灾监测站一层会议室开展了“科技强国 青春何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重要讲话精神”主题党日活动。

 

6月28日至7月7日,高级实验师王臻、王跃宾副教授、王丹丹副教授指导开展为期10天的遥感原理与地学应用实习。实习基于实际数据、实际地物和实际调研开展,结合空天地数据,从遥感处理的全过程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培养,提升学生对遥感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6月29日至7月13日,在李淑慧副教授、李丽华副教授的带领下,我院开展为期15天的大地测量学与GNSS实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大地测量与GNSS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实际应用。期间通过分组进行综合实习任务,学生独立完成高等级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的全流程,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习还强化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创新思维,提升科研和技术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素养与责任感。

 

7月1日至7月17日,自然资源登记与管理专业开展为期17天的自然资源登记综合实习,包括校内地籍调查实习、苍穹数码股份有限公司不动产登记软件实习和北京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不动产登记窗口实习等三部分内容。通过实习,加深了自然资源登记与管理专业同政府单位和行业企业的合作,扩大了专业在行业领域的知名度,也帮助学生掌握界址点和宗地面积测量等地籍调查知识,熟悉地籍调查软件操作和不动产登记软件操作,了解不动产登记窗口设置及功能、登记人员职业要求和登记大厅引导服务等工作流程。

 

7月1日至7月14日,23级本科生前往北戴河开展为期14天的地质认识实习。实习共有八条路线,其中两条海边路线,另外六条路线穿越山林。实习期间,同学们实地观察了花岗岩风化、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多时代地层、地质构造、火山岩作用及岩溶地貌等地质现象。通过野外考察、室内绘图、撰写实习记录,加深了学生对实习内容的理解和应用,培养了团队凝聚力和不畏困难、迎难而上的品质。

 

7月1日至8月4日,我院开展为期35天的土地整治调查与测量实习,作为土地整治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侧重考察与培养学生土地综合整治信息获取相关知识学习情况、掌握程度及实际动手的能力。通过实习,使学生利用现代测绘技术、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进行土地综合整治信息的多维化、综合化的获取与表达,掌握土地整治基础测绘、整治要素专项调查、土地整治工程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与流程,为今后从事土地整治相关的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信息获取技术基础。

7月24日至8月20日,土地整治工程专业开展了为期35天的土地规划设计实习。8月6日至7日土地整治工程实习队在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窝窝会村,围绕“传承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展开野外实习。期间团队了解村庄规划设计,调研资源供需、参与式调研方法,与村干部交流村庄发展,分组采访村民收集民意,参观绥蒙军区旧址,感受红色文化,坚定“艰苦朴素,求真务实”信念。在实习过程中,同学们通过实地调研与参与式访谈,掌握了窝窝会村资源供需情况,了解了村民实际需求与期望,为村庄规划提供了有力依据。同时,加深了对乡村振兴政策的理解,提升了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8月1日至8月20日,我院开展为期20天的数字地形测量实习,这既是支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测绘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实践类课程之一,又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进行测量工程师基本训练所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完成指定测区1:500标准图幅的外业测绘、内业计算及数字成图等工作,引导学生熟悉并掌握大比例尺地形测量技术设计、内外业作业程序和施测方法,使学生在测、记、算、绘等方面得到全面的训练。

 

8月7日至27日,我院开展为期20天的土地整治野外综合实习,8月8日至11日,土地整治工程专业师生前往平鲁区及朔州市多地进行了综合实习。通过实地考察井坪新村、大梁水库、高标准农田、西山森林公园、中煤平朔安太堡露天矿及右玉县等地,同学们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还深刻理解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习中,师生们探讨了生态移民、水资源管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矿区生态修复及“右玉精神”等主题,通过现场教学、小组讨论、导师讲解等方式,增强了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右玉县的生态奇迹尤其激发了同学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家表示将传承红色基因,以“右玉精神”为动力,积极投身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8月10日至20日,我院开展为期10天的土地调查与评价实习。14日,由赵华甫教授、冯副教授带队,部分硕博生及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大二本科生50余人共同组成土科学院“山水课堂”调研团在北京通州进行土地资源开发保护调研,涵盖大运河博物馆、郑佳生态农业园及永乐店镇高标准农田。大运河博物馆展示了运河变迁与文化价值,增强了对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开发的认知。在郑佳生态农业园,调研团了解了土壤改良、有机种植及耕地占补平衡实践。随后,永乐店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展示了智慧化农田建设成果,强调了粮食安全与农业现代化。此次调研深化了学生对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系统理解,认识到需政府、企业和社会协同努力,探索新模式,落实耕地保护政策。

 

8月19日至9月8日,我院开展为期21天的国土空间规划实习,围绕北京市怀柔县宝山镇道德坑村全域开展研究,主要组织学生基于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开展村庄人口、资源和环境状况的实际野外调查,对村庄全域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识别和细化,完成村庄国土空间发展战略、总体格局、三区三线、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历史文化、整治修复等专题研究,形成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案并进行展示和阐释。通过实习,学生对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整治、保护与规划管控有了更深的理解,系统掌握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先进理论、方法与技术方案,同时全面锻炼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培育了大学生的规划情怀,为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发挥青年力量。

 

8月19日至9月7日,我院开展为期20天的自然资源调查和评价实习,实践课程分为自然资源认知实习、调查实习和评价实习三部分。在理解自然资源特性与各类自然资源特点的基础上,开展自然资源调查内业综合判绘、外业核查和内业成果整理及数据库建设等技能训练;同时应用自然资源评价基本理论方法,围绕评价单元划分、评价因素及权重确定等内容,开展自然资源分等评价。同学们投身山水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提升了在数据处理分析、软件模型应用等方面的实操能力,同时加深了对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保护重要性的理解。

 

8月19日至9月7日,我院开展为期20天的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规划实习,指导学生在分析掌握自然资源现状与特点的基础上,开展自然资源与生态保护、农业发展、城镇建设的保护与规划工作,促使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自然资源管理、生态保护、规划设计等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并熟练数据收集、处理、分析能力和遥感、GIS等技术方法的应用,掌握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规划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优化课程体系。同时通过参与自然资源保护和规划工作,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暑假期间,学院“山水课堂”主题社会实践团聚焦绿色生态、乡村振兴、城市发展,奔赴全国各地开展实践活动。其中,绿水青山振兴队见证了塞罕坝从荒漠变绿洲,深刻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武川乡村振兴团队探索冷凉蔬菜、藜麦等特色产业发展,助力乡村经济。稻香八里湾实践团调研小站稻农旅结合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此外,土科学子还作为“城市体检员”,助力丰台区城市优化与治理,展现了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学生们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使命,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8月16日-20日,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培训班赴嘉兴和上海两地开展“追忆红色足迹”教育培训,重温党的光辉历程。8月18日下午党员们前往安吉县余村进行参观,这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入村调研,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刻阐释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辩证统一的关系。在“两山”理念的科学指引下,余村坚定不移变靠山吃山为养山富山,始终如一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用心书写“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和美乡村新画卷,努力让世界看到更加美好的余村。此次参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变成了一个生动鲜活的案例,让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为人民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和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国庆前夕,学院山水课堂”之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现场场地保障志愿服务工作顺利完成。受团市委、校团委委托,辅导员牛猛带队,40名土科志愿者承担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现场的场地保障工作任务。学生志愿者主要负责测量方阵队伍点位并贴示标识,先后于9月23、25、28日夜间共进行三次演练任务。9月30日凌晨3点30分,40名志愿者前往天安门广场。凌晨的寒风吹不灭同学们的斗志,雨点浇不凉同学们的热血,各小组志愿者在老师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圆满高效地完成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现场场地保障志愿服务工作。

 

随着“山水课堂”的开展,同学们不仅收获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今后,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党委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学生实习实践工作,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深化工作成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