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铭记抗战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土地科学技术学院组织2025年新发展党员及新生党员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2025-10-28 发布:[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吴涛 0
为强化党性教育、筑牢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党员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土地科学技术学院于2025年10月19日,组织2025年新发展党员及新生党员前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开展了一次深刻的红色主题教育培训活动。



在庄严肃穆的纪念馆内,学生党员们依次参观了“全民族抗战”“中流砥柱”“东方主战场”“日军暴行”“得道多助”“伟大胜利”等主题展区。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照片、影像和复原场景,学员们深入了解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从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的艰苦卓绝历程,深切体悟到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之际扭转乾坤的核心引领与磅礴伟力。

展览中,一封封泛黄的家书、一件件历经战火的武器、一幕幕复原的战斗场景,无不诉说着那段血与火的岁月。学员们认真聆听讲解,不时驻足凝望,深刻感悟中华民族在面对外敌入侵时所展现出的伟大抗战精神——那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更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通过本次参观学习,学生党员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党性教育。大家纷纷表示,要永远铭记抗战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日常学习和科研工作中,以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努力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本次展览,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我们要牢记由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牢记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建立的伟大功勋,牢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回顾历史,正是因为无数的抗日志士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才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当下的中国人十分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因此,我们也更加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更要牢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继承先烈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的决心,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真爱和平、铭记历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新力量,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本科生第二党支部 路顺
本周末我们前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进行参观。站在“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的展厅内,我们看到展柜里一件件斑驳的文物,一幅幅珍贵的图片,无声地诉说着八十多年前那段山河破碎、烽火连天的岁月。我的思绪被拉回到那个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关头的年代,心中充满了对那段艰苦卓绝斗争历程的深切感触,以及对英雄先烈的无尽敬仰。
鉴往知来,守护和平。八十载光阴流转,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历史的启示历久弥新。展览的结尾部分,展现了当今中国的繁荣与发展,这正是对先烈们最好的告慰。作为新时代的亲历者与建设者,我们当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将其转化为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的动力,以实际行动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积极投身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贡献中国力量,这才是对历史最深沉的铭记,也是对先烈最崇高的致敬。
——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本科生第三党支部 韩子乔
作为一名学生党员,这次参观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它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共产党员的身份,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和平年代,我们虽不需经历枪林弹雨的考验,但同样面临着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课题、新挑战。我们必须将这份崇敬与感动,转化为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要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要持续深入学习党的历史和理论,从英雄事迹中汲取精神养分,不断补足精神之钙,将对党的忠诚、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融入灵魂、见诸行动,以先辈们攻坚克难的毅力投身于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努力掌握现代化建设的真才实学,为将来服务社会、贡献国家打下坚实基础。
——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硕士生第六党支部 覃朗
展览以“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为主题,通过“抗日战争的爆发”“全民族抗战”“中流砥柱”“日军暴行”“东方主战场”“得道多助”“伟大胜利”七个部分,系统展现了14年抗战的壮阔历程。从泛黄的战地日记到锈迹斑斑的武器装备,从战时宣传画到国际援助文献,文物与史料交织成立体的历史叙事。
杨靖宇将军生前穿过的棉袍仍带着弹痕,左权将军牺牲前的最后一封家书字迹刚毅。展柜中,八路军战士用过的粗瓷碗、儿童团员传递情报的木制红缨枪,无不彰显着中华儿女“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抗争精神。站在抗战馆的“铜墙铁壁”雕塑前,耳畔仿佛回荡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激昂旋律。这种熔铸于战火的精神力量,在新时代依然是照亮前路的火炬,激励着我们以史为鉴、奋勇前行。
——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硕士生第六党支部 张晨曦
站在八路军解放馆的展板前,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仿佛穿越时空,扑面而来。一幅幅定格历史瞬间的照片、一件件饱经战火的文物、一幕幕还原历史场景的影像,无声却有力地诉说着中华民族曾经的苦难与不屈。从“九一八”的烽火到卢沟桥的枪声,从淞沪会战的惨烈到台儿庄大捷的振奋,我深刻感受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场何等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正是无数先辈以“血肉之躯筑长城”的牺牲精神,才最终赢得了民族解放的彻底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80年光阴流转,战火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先辈们为民族解放挺身而出的担当、为世界和平坚守到底的信念,永远值得我们铭记。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无需直面枪林弹雨,但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
——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硕士生第七党支部 王佳乐
展览中一组跨越时空的展品,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黄土坡上,红军战士紧抱青铜号角,身后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的标语依稀可见,这张照片定格了共产党人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的担当。不远处的展柜里,平型关大捷中八路军使用过的步枪仍带着硝烟痕迹,旁边的文字记载着这场战斗如何粉碎日军 “不可战胜” 的神话,印证了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是抗战的中坚力量。
作为一名党员,这次参观让我对党的初心和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共产党人始终站在抗战最前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民族解放而英勇奋斗。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更应继承和发扬抗战精神,自立自强,顽强拼搏,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硕士生第八党支部 常馨月
看着那些照片与物件,我仿佛听到了当年的枪炮声和将士们的呐喊。抗战胜利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和平。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但不能忘记那段屈辱与抗争的历史。纪念馆的存在,不仅是缅怀先烈,更是提醒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凝聚一心,才能让民族复兴的梦想坚不可摧。
此次参观让我更加明白,团结抗战的精神不仅是历史的光辉,更是新时代的指引。我们要传承这份精神,凝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硕士生第八党支部 谢佳瑞
今天在卢沟桥畔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我近距离地被证据“推着走”。序厅陈列的卢沟桥桥面弹痕石与1937年《北平晨报》号外,把“七七事变”从纸面拽回现场;“台儿庄大捷”单元里的战场手绘示意与缴获军刀、“平型关大捷”的缴获清单与士兵家书、“百团大战”展柜中破袭铁道用的炸药包和扳手,勾连起战略、战术与物证;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词影印件、法医鉴定照片与埋骨地标注图,让人不忍久视;“重庆大轰炸”部分的残损警报器与疏散路线图,则让平民之痛有了声音。
我愿把专业学问和国家需要对接,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成果做在产业一线;少说一点空话,多做一点实事,在岗位上踏实垒土、向上生长。愿以微光汇成星河:守住历史的记忆,珍视彼此的生命,以勤学、实干与担当,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与世界和平尽一分力。
——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测绘遥感博士生党支部 师佳艺
作为一名四川籍的博士新生,我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走出展厅,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些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物实物依然在脑海中回荡,尤其是关于川军和西南联大的展陈内容,让我这个从巴山蜀水走出来的学子感触良多。出川抗战的350多万川军中,有64万多人伤亡,参战人数和牺牲之惨烈均居全国之首。这就是“无川不成军”这句话背后的分量,让我这个四川人既感到心痛,又深以为荣。
作为一名博士生,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责任——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我会以西南联大师生为榜样,发扬川军坚韧不拔的精神,脚踏实地,勇于攀登,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土地整治工程博士生党支部 张霖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