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土地科学技术学院成功举办“数智化赋能专业课程建设专项培训会”
2025-11-17 发布:[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吴涛 31
在人工智能重塑高等教育生态的关键时期,数智化已成为推动专业课程迭代升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引擎。11月10日上午,土地科学技术学院特邀超星集团技术专家杨朝军、刘宏伟、王一帆等开展交流座谈,以“数智化赋能专业课程建设”为核心主题,搭建校企对话桥梁,为学院教师带来一场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价值的专题培训。院党委书记孟兵丽、院长周伟及15名青年教师代表全程参与,共话数智化背景下的专业课程建设新方向。
数智化赋能专业课程建设,本质是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范式转型,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决策升级。此次培训正是基于这一核心认知,聚焦技术落地与理念革新的双重目标展开。超星集团刘宏伟老师以“基于OBE理念的智慧课程设计:从专业规划到课程实施”为题,构建了“理念—路径—实践”的完整分享框架,深度解析数智化如何为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落地提供技术支撑。她指出,数智化赋能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要通过技术重构专业建设的顶层逻辑——在“AI助力专业建设顶层设计”板块,结合大量AI教育场景案例,阐明人工智能如何通过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数据化分析、岗位支撑度的精准研判、专业与产业匹配度的动态监测等,破解传统专业建设中“定位模糊、衔接不畅”的痛点,为专业培养方案提供科学的管理路径。
在“基于OBE的智慧课程建设路径”分享中,刘宏伟老师进一步阐释了数智化课程的核心内涵:以AI知识库为基础构建“知识供给中枢”,以智慧教学组织打破“时空限制”,以任务引擎设置实现“精准导学”,形成“课前诊断—课中互动—课后反馈”的闭环体系,让课程教学更贴合学生认知规律与能力成长需求。而在“专业层面的人才培养”板块,她通过多维场景能力图谱建设、专业知识森林构建等案例,直观展现了数智化在人才培养达成度评估中的独特优势——通过学习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分析,实现对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提升的精准画像,让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从“模糊定性”走向“精准定量”。
为让数智化建设路径更具象,超星集团王一帆老师以厦门大学“国土空间规划”开放课程为典型案例,从模块拆分、资源整合、技术嵌入、效果监测等全流程,展示了智慧课程模块化建设的实操方法。该案例清晰呈现了数智化如何破解传统课程“资源分散、互动不足、适配性差”的难题,为学院相关专业课程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在互动交流环节,与会青年教师围绕数智化落地的关键问题展开热烈探讨,从“开放知识库的专业学科覆盖精准度”到“人工智能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融合边界”,从“课堂学习活动的数智化设计技巧”到“非技术背景教师的数智化能力提升路径”,直击数智化教学实践中的痛点与难点。专家团队结合自身服务高校的丰富经验,逐一拆解问题,提出“分层建设知识库、梯度融合技术、精准设计活动”的解决方案,让在场教师对“如何用、如何用好”数智化工具形成了更清晰的认知。
周伟院长在总结中高度肯定了此次培训的价值,他强调,2025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以“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的未来”为主题,充分印证了数智化已成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数智化赋能专业课程建设,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升级,更是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的系统性变革。他寄语青年教师,要主动拥抱数智化变革,将技术工具转化为教学创新的“助推器”,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担当,探索符合土地科学领域人才培养需求的数智化教学新路径,为培养一流创新人才筑牢基础。
孟兵丽书记从教育使命的高度对会议进行升华。她指出,智能时代的教育,核心是“以数智化促个性化、以技术赋能育人质量”。这既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懂技术、善融合、强设计”的新要求,也为大学教育改革提供了打破传统壁垒的新动能。她强调,教师的角色要从“知识的单向传播者”向“学习的引导者、创新的辅导者、成长的导师”多元转型。为推动数智化理念落地,学院将把与超星集团的合作作为重要抓手,优先推动国家一流课程、市级优质课程的数智化升级,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课程,让先进的数智化教学理念真正转化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效,为学院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