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2024-12-20 发布:[土地科学技术学院]朱浩岩 0
土地科学技术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北京地质学院测量教研室,我国著名大地测量学家周卡教授担任首任教研室主任。历经发展变迁,于1994年开办“城市规划”专科班,1995年开办“工程测量”专科班;1998年开办“测绘工程”本科专业,1999年开办“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1999年学校机构调整,成立了“土地资源与测绘”教研室和测量实验室,2004年成立土地科学技术系,负责“测绘工程”和“土地资源管理”两个专业及相应学科点建设,2006年升级为土地科学技术学院,2017年开办土地整治工程专业,2021年开办遥感科学与技术、自然资源登记与管理专业。
学院现下设测量与导航工程、遥感地理信息工程、土地资源管理、土地整治工程、公共政策5个系,拥有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矿业城市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月球与行星探测国际合作研究分中心、自然资源部矿区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自然资源部土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自然资源部遥感智能验证工程技术创新中心、资源环境与灾害监测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国家测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与创新分中心等研究平台。
学院目前拥有测绘工程(含卓越计划)、土地资源管理(含卓越计划)、土地整治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自然资源登记与管理5个本科专业;测绘科学与技术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资源与环境(测绘工程方向)专业学位授权点;公共管理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学位授权点、公共管理(MPA)以及资源与环境(土地资源管理方向)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以大地测量、卫星定位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土地法学为基础,以地质灾害监测、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深空遥感探测、实景三维建模、自然资源调查登记、国土空间规划、国土整治(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低效用地再开发为特色,构建地球观测与地理空间智能,资源环境与灾害监测、土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管理的学科体系,成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新的学科增长点之一。2008年、2009年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分别被评为北京市及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年测绘工程专业被评为北京市特色专业;2011年测绘工程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12年,测绘工程成为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测绘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通过了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1年土地整治工程入选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60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3人,讲师1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0人。另外,聘请中国科学院、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总参测绘局、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部门的知名专家学者为学院的兼职教授。学院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研究方向齐全、稳定。承担着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重大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研制、中德合作与交流)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等部委项目;与全国20余个省市自然资源部门进行合作研究。近五年出版各类专著、教材30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800余篇。
学院现有测量工程、数字摄影测量、土地信息技术、土地利用工程等实验设备先进的实验室和国土测绘地理信息工程北京高等学校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拥有国际领先的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系统、GNSS-CORS站与动态RTK测量系统、超宽带、WiFi、视频定位与测图系统、三维激光扫描仪、地基干涉雷达测量仪、GNSS/INS组合导航系统、光纤惯性传感器、多传感器自主定位与环境感知移动实验平台、测量机器人、数字陀螺仪、全站仪、精密水准仪、机载、地面高光谱相机、ASD便携式地物光谱仪、HP图形工作站等仪器设备400余台(套)以及北斗/GNSS、摄影测量、遥感、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系统等教学科研软件;建有教育部“中煤平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山土地整治与测绘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北京市“中国测绘科学院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北戴河地质认识教学实习基地、周口店测绘与土地调查实习基地、自然资源部房山综合勘查技术野外基地、北京市自然资源登记中心等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第四委员会第八工作组主席单位、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土地利用工程专业委员会挂靠在本院,为全院师生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学院心怀“国之大者”,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专业立院、学科强院、特色兴院、文化荣院”建设理念,坚持“四个面向”,紧密围绕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所需,以学科专业建设统领学院发展,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产出原创性科研成果、加快应用转化等方面持续增强教育供给能力,提升服务贡献能力。